对于扶贫,我可以想象到一些形式,比如, 党和国家通过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进行财政帮 助,企业家通过慈善对贫困地区进行赞助,企业 通过对接农产品销售对农民进行帮扶,高校通过 开展支教进行智力扶贫,个人则可以通过向贫困 地区捐款、捐衣物、捐书籍等方式来进行扶贫。 然而,当得知研究生党支部要组织扶贫交流活动 时,我还没想过研究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参与扶 贫,也不太明确研究生参与扶贫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带着这个疑惑和对贫困地区的好奇,我在 第一时间便报了名参加这次活动,希望能通过自 己的所闻所见来给出答案。
我们去的地方是河北省蔚县,虽然是国家级 贫困县,但中小学的教育配置齐全,学校环境朴 素干净,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 帮扶的良苦用心。我们党支部为孩子们带去了一 些图书,也通过力学科普报告与他们分享了科学 的魅力,希望这些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望远镜,让 他们能够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也让他们能有机 会接触到现代科学与科技,在心中埋下科学与希 望的种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交流以后,我忽然 体会到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涵义。 其实, 脱贫攻坚的根本是对贫困人民的思想帮扶, 为学生们带去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没有听说过的知识,让他们开始对知识产生渴求,对未知产 生好奇,或者通过对科学现象的解读,用科普教 育的方法,让他们接触到科学,或者给他们描绘 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他们想要改变,用自己 的力量走出“贫困”。我认为这就是研究生参与 扶贫的第一大意义。
另一方面,扶贫是国家战略,各大高校的 本科生和研究生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个行动 中,这个行动是对自我思想和行为的提升,也是 对全国青年学子的引领。参与扶贫让我直观感受 到了当今中国城市和贫困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 别:城市中学有着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然而在贫 困地区,即便有很多国家支持政策,师资也十分 匮乏;城市的图书资料和数字资源应有尽有,贫 困地区的图书资源却捉襟见肘,有的图书馆甚至 不常对学生开放;城市学生对未来有各种各样的 规划,但贫困地区的学生只学着父辈的样子,在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便外出务工。所以在回京的 路上,大家不禁开始珍惜我们的优渥生活环境和 丰富教育条件,但更多的是油然而生的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 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的渠 道。”我们要有所作为,要用不同的形式去改变 教育资源的不平均。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其实能做 的十分有限,但我们非常希望用学到的知识,去 滋润那些幼小而又充满渴求的心灵,让他们看到 新的希望,让他们不再只能学父辈的样子,让他 们有未来可以期待,给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所 以,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带着这份责任心努力学习, 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创造机会参与到扶贫实 践中,同时影响更多和我们一样的青年人,为贫 困地区带去希望,做社会积极的建设者。
作者简介:汪也,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 点实验室 2016 级硕士 生,导师 : 范学军研究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