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方面负责人解读十九大报告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于2017年10月26日上午10时,在梅地亚宾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请有关方面负责人解读十九大报告,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以下为本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10月24日胜利闭幕。今天,我们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解读十九大报告,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同志,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同志,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同志,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同志,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同志,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同志。

  首先我们请袁曙宏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各位中外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首先简要谈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有一句很精辟的话:“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极不平凡”四个字,说出了全党8900多万党员、全国13亿多人民深刻的感悟、无限的感慨和无比的自豪。从国内来看,这五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力挽狂澜,淬火成钢、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五年。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更有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五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而中国则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百业兴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两句话的精辟概括铿锵有力、客观准确、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一是全方位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激浊扬清的责任担当、雷厉风行的果敢行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是开创性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三是深层次的。五年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综观古今中外改革史,像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全方位、宽领域、大力度、深层次主动改革世所罕见。

  四是根本性的。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凝聚了,军心振奋了,民心昂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五年来的变革和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五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谢谢大家!

  庹震:下面请冷溶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简要谈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两个问题的体会和认识。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报告的一大亮点,贯穿报告全篇。

  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报告用了“五个是”作了精辟概括。一是,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理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二是,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的战略安排的问题。三是,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四是,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的问题。五是,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深刻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作出这个重大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算起已经过去6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近40年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

  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谢谢大家!

  庹震:下面请王晓晖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袁主任讲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我觉得其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我觉得这是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的历史贡献。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向大家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只有认清时代背景,才能深刻认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说,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这个重大课题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理解,时代、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第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习近平同志以一系列创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九大报告把这些创新观点概括为“八个明确”和 “十四个坚持”。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践和全党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正是遵循这一思想,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会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庹震:下面请杨伟民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我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对新目标的理解。

  根据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既要明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要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十九大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一,明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再过三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三年是决胜的三年、攻关的三年,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或者说是重要的标志。十九大报告明确这“三大攻坚战”,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全面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难点重点、主攻方向,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二,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同时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两步走”的意义在于:一是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步目标早已提前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再过三年也即将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从2021年到2050年的30年将分两个15年安排。这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就完整了,实际上分成这样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和过去的目标相比提前了15年。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当然,作出这样一个安排我觉得是非常有把握的,也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奋斗。

  三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原来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对此作出了两处小的调整,一是加上了“美丽”两个字,一方面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另外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第二个小的变动就是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这样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四是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次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都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目标。这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在哪里呢?是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所以才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不要增长速度了,我们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谢谢。

  庹震:下面请江金权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各位中外记者,大家上午好。我今天主要就新时代和党的建设总要求介绍一些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历史性成就,指出: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我们党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可以说,党的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政治报告”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成为全篇的“纲”和“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个总要求是由六个层次构成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

  我个人认为,这个总目标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值得注意,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十九大确定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其他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最终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作用。这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方面最大的创新。

  报告着眼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定了八项重点工作。限于时间,我这里就其中的两条作一下介绍。

  第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报告在这方面部署了四项任务:一是把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调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特别是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也是新提出来的,强调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这16个字就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四是加强党性锻炼,强调全党同志首先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我理解,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可以说勾画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党的十九大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理解,这实际上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谢谢大家。

  庹震:下面请肖培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对学习十九大报告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部分内容的体会。

  整个十九大报告3.2万字,第十三部分4100字,占了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这部分1个序言、8项要求,条条都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句句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誓言。在昨天刚刚结束的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要继续革除一切侵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再一次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对全面从严治党、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强有力的领导。 这部分我的学习体会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过去五年,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案件,从李春城到孙政才,共292人,几乎都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有政治问题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严重问题。所以报告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第一条,是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这就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

  第二,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过去五年,我们共查处多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呢?18.9万件。处理党员干部多少人?25.6万人。就在刚刚过去的“两节”,中央纪委网站还通报了160多起。可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今后要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也是总书记常讲的一句话,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大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绝不能让“四风”反弹回潮,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第三,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报告强调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第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九大仍然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政治判断,提出18字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要明确今后的惩治重点,那就是在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反映集中,已经进入了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要清除政治问题与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过去我们这几年查处的部级干部、局级干部的数字都有了,我们查了多少处级干部呢?纪律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人,乡科级干部24.6万人,村支书、村委会主任27.8万人。所以要推动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使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真正感受到管党治党的成效。再有,追逃追赃不停步。我们这几年由于强高压、长震慑,外逃人数逐渐递减,2014年外逃人数是101人,到了2015年就是31人,到了2016年就是19人,今年到现在只有4人。我们追逃防逃一起抓,这样才有了从2014到今年逐年的下降。总书记强调,不管十年、二十年,尚有一人在逃,追逃就绝不停止,展现了党中央顽强的意志品质。所以我们未来几年,要通过不懈努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赢得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第五,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擦亮巡视利剑,推进市县巡察;擦亮派驻“探头”,发挥监督作用。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十九大的安排,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迅速在全国推开,这样实现我们的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国家监察三个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谢谢大家。

  庹震:现在进入提问环节。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请问冷溶主任,您刚才说到了新时代的内涵和重大意义,说明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能不能给我们进一步解释一下这个重大的政治论断的依据是什么?谢谢。

  冷溶: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要从新起点、新阶段来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过去长期努力的基础上,我国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要从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上认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是要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来认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是要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来认识。我们知道今后五年将是我们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五是要从党的新的历史使命上来认识。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在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六是要从党的建设新要求上来认识。报告强调,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有新气象,要有新作为。这里,我还想说明一点,报告所说的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的。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新时代。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我想提问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将不再追求高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大概百分之多少?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市场机制和国有企业将各自发挥哪些作用?谢谢。

  杨伟民:这个问题我来做个回答。其实不是十九大以后我们不追求高速增长了,其实在十八大以来,我们就已经不再追求高速增长了。在过去五年当中,总书记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样一个重大判断。那么新常态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增长速度换挡,就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增长。所以你看这几年我们国家确定的GDP增长目标没有超过7.5%的,我记得好像是2013年和2014年定的是7.5,然后再以后定的目标都是在逐步地向下调减,今年的增长目标是6.5%。

  十九大以后,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可能要进一步进行完善,我觉得主要还是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第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和过去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判断内涵上实际上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对我国发展实际的一个准确判断。前面我已经讲过了,现在量的不足已经不是我们最突出的问题,我们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是全世界第一,很多行业现在产能不是少而是过剩了,所以我们要去产能,但是我们的问题在于质量还不够高。另外,这个判断也是同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样一些判断是相一致的,前后逻辑是一致的。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什么叫现代化?其实本质的要求就是发展的质量要高,而不在于发展的速度要多快。

  二是要着力攻克三大关口。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下一步我们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前三季度GDP增长6.9%,比去年回升了0.2个百分点,但是稳中向好的基础并不牢固,经济发展还没有过关,也就是说还没有过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这三大关口,当然,过这三大关口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三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也是十九大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个总纲领。那么怎么去建设?十九大报告讲得也很清楚,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坚持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大变革:质量、效率、动力;建设一个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因为现代化的产业要求这四者协同,而不要去孤军奋战;另外,要建设“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要有效、微观主体要有活力、宏观调控要有度。这是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您刚才讲到下一步怎样发挥市场机制和国有企业作用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这就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也是针对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提出的。所以十九大以后,我们在这两个方面将会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市场化改革也好,国有企业改革也好,都不会减弱,力度只能加大。谢谢。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后,既执纪又执法,这是否意味着纪委的权力进一步扩大?谢谢。

  肖培:我想这好像必须明确地给你回答,这绝不意味着纪委和监委权力的扩大,只能意味着纪委和监委的责任大了,担当要更大。所以在3.2万字的报告中,总书记用了99个字讲监察体制改革。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我学习这个报告,理解有四个关键词得抓住。

  第一,合署办公。1993年,中国共产党就做出了一个形势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巡视工作五年规划的时候提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严峻加上“复杂”是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一语中的的精准概括。形势决定任务。1993年依据当时形势党中央做出决策,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把分散的反腐败力量集合起来,由中央纪委行使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由中央纪委对党中央全面负责,这叫合署办公。

  这次同样还是基于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国家监察委员会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24年过去了,实践、历史都充分证明,党中央要求合署办公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反腐败九龙治水不行,必须把拳头攥起来。这次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把党执纪与国家执法有机贯通起来,把过去分散的行政监察、预防腐败以及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力量整合起来,攥成拳头。改革的本质是组织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就是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这是什么?总书记讲,这就是中国的反腐败机构。制度创新就是制定国家监察法,这是中国的反腐败国家立法之一。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职责权限。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依法赋予监察机关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这几个字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要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因此,正在制定起草的国家监察法将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以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权限。

  第三个关键词是调查手段。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地方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赋予了12项调查措施,都没有扩大权力,都是实践中实际使用又比较成熟的权限。可以分两类:第一类就是现行的行政监察法中规定的监察机关的调查手段和权限,现在规定的是查询、复制、冻结、扣留、封存等手段。从全国人大去年的试点决定看,未来要把它修改完善为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鉴定等这样一些手段,都是现有手段。

  第二就是把纪委实际使用的谈话、询问等措施确定为法定权限,写入法律。这样完善调查手段,把所有的调查手段法治化。同时法学界关注一个问题,技术侦查怎么办?技术侦查仍然按照现有规定,由严格的审批程序决定以后,交有关部门实施,监委不重复、不替代。

  第四个关键词是留置调查。这回有一个词,用“留置”取代“两规”。“两规”是1994年的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28条第三款所规定的。总书记2013年参加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时,提出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惩治腐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国家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它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反腐败所涉及的重大职务犯罪也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国家监察法因此就不能等同于刑事诉讼法,调查也就不能等同于侦查,所以不能将一般的对刑事犯罪的侦查等同于对腐败、贪污贿赂这种违法犯罪的调查。所以将要制定的国家监察法,对留置的审批程序、使用条件、措施采取的时限都会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乃至于对调查过程的安全、医疗保障等等都会做出相应的规定,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共的指导思想其中有一些以党的领导人命名的,有些没有,请问各位发言人怎么看?谢谢。

  王晓晖:我愿意回答您的问题。实际上用党的领袖来命名理论或者指导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通行做法,比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比如我们国家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际上在西方思想理论界用主要创立者的名字来命名某种理论也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刚才我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他为这个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而且也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谢谢。

  中国日报社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请问作出这样重大的制度设计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谢谢。

  袁曙宏:谢谢你的提问,我个人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之所以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做到这些,迫切需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第二,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么大一个范围,这么宽的面,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它改变的是人们的观念、改变的是人们的行为。建国68年来、改革开放39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路程,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确实也还有不少短板,还有不少弱项。举个很通俗的例子,大家在北京看到还有不少人闯红灯,记者朋友也有可能闯红灯,习以为常。当然,我到纽约、巴黎等地也看到有人闯红灯,但是没有我们这么多。我们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其他三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全面依法治国相对比较薄弱。十九大报告当中有一句话: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我认为这就留下了伏笔,要对全面依法治国更加重视。因此,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十分必要。

  第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调研起草过程中,征求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很多地方和部门都提出,建议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这四个方面可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主要原因。谢谢大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注意到,很多干部都在关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认为这样会进一步提振干部的士气。请发言人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

  江金权: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实际上是对总书记一贯强调的要求的重申。这次报告提出的,就是要进一步解决干部当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顾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强调从严治吏,也要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广大干部,从而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今天之所以提出容错纠错问题,这是有来由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解决了一些干部乱作为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干部不作为的问题。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了一个原则,就是“三个区分开来”。他明确指出: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随后的一系列讲话中对这个原则进行了阐述。我理解总书记的这个原则和要求主要有四点:

  首先,看你是为公还是为私,你的出发点是什么。第二,看你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第三,看你是遵纪守法带来的失误还是违法乱纪。第四,看你的决策程序,你是集体决策还是个人肆意妄为。把这四点把握住了,那我们的干部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容错纠错,第一,容的是前一个方面而不是后一方面,后一方面的故意为之肯定不能容,这是要区分开来的。第二,容的是过失,这个地方的“错”应理解为“过失”。第三,容错后面还有一个纠错。有了错误、有了过失可以容,但必须纠,要真心地认错、悔错、改错。这三点把握住了,也就把握住了底线,广大干部就可以放手干事。总的要求是,党的干部要依规干事、干净干事。

  全面从严治党与干部干事创业之间不是对立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是要捆住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要整治干部乱作为、防止干部不作为。决不能以全面从严治党作借口为不干事来推脱。

  迪拜中阿卫视记者:冷先生,您刚才提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判断,究竟应该怎么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冷溶:谢谢你的提问,这确实是一个理论问题。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认识很重要。 第一,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还应该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这一点,我们党从来都是这么认识的。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经说过,我们搞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绝不能单打一。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们一定要清醒地准确地把握这种不断变化的特点,并根据这个变化来不断解决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我们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一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本身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一定要有正确认识。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要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二者关系问题上,我们要准确地把握这种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这是至关重要的。

  韩国京乡新闻记者: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开班式上讲话中说,过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十九大上,习主席强调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能否介绍从“很不平凡”到“极不平凡”变化的原因?谢谢。

  王晓晖:从您提出问题来讲我非常佩服您,您确实是非常认真地研读了我们的十九大报告,发现了这个细微的变化。确实如您所说,习总书记在两次不同讲话当中用了不同的词来形容这五年。在十九大报告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同志提出这五年我们面对着许多重大的风险考验,也面临着党内许多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所以大家觉得“很不平凡”不足以反映这五年的实际状态,建议修改。

  党代会报告的起草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反复修改才形成的。这次十九大报告的起草,我们两次在党内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每次征求的意见都有几千条。就在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和十九大会上,还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又对报告作了多处修改。就是总书记作完报告以后还有多处修改。可以说整个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过程。谢谢。

  庹震:由于时间关系,专题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参加发布会的肖培同志、王晓晖同志、冷溶同志、袁曙宏同志、杨伟民同志、江金权同志。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来宾。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6日 12:49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