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所纪委
      • 党支部
      • 工会
      • 团委
      • 妇委会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中科力森
    • 关于力森
    • 主体业务
      • 国资监管
      • 成果转化
      • 知识产权运营
      • 投资
    • 产业布局
      • 持股企业
      • 事业部
      • 产品介绍
      • 科技成果
        • 航空航天
        • 生命健康
        • 交通能源
        • 先进制造
        • 专业软件
    • 新闻资讯
      • 力森要闻
      • 持股企业动态
    • 招聘信息
      • 岗位信息
      • 持股公司
    • 联系我们
  • 怀柔园区
    • 基地概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科研团队
    • 管理制度
    • 流程指南
    • 基础服务
    • 周边配套及景点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 科研进展
    • 全文检索
    • 大型装备
    • 园区简介
    • 配套设施
    • 联系我们
  • 基础科学中心
    • 中心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研进展
    • 会议通知
    • 人才队伍
      • 核心骨干
      • 青年人才
    • 快讯
  • 媒体扫描
  • 综合信息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招聘信息
  • 仪器设备
  • 专题报道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中级及以下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人才招聘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

    缺陷?提升材料性能的新途径——力学所发现缺陷增强机制,突破材料冲击吸能极限

    作者:吴先前发布时间:2024-12-04【字体: 大  中  小 】

    材料中的缺陷通常认为会降低材料的强度,从而降低其抗冲击能力(塑性无显著增加时)。该规律对于不同的材料体系及不同尺度缺陷是否具有普适性?能否通过合理调控材料内部缺陷,来有效提升材料的抗冲击能力,从而打破这一传统认知?

    近日,力学所与Texas A&M University合作,以碳纳米管薄膜为研究对象,研究缺陷及界面对微纳尺度冲击防护性能的影响机制。碳纳米管薄膜是由无序多壁碳纳米管自组装形成的无序网络结构材料,是新一代防护装备的重要备选材料。研究团队通过高能碳离子辐照碳纳米管薄膜,在碳管中引入大量分布的原子尺度缺陷,虽然降低了单根碳管的强度,但是大幅提升了材料的冲击防护性能,使碳纳米管薄膜的冲击比吸能达到26 MJ/kg,突破了现有薄膜的比吸能记录(图1)。相关工作以“Load sharing and accumulated bond fracture in ion-irradiated carbon mat for energy dissipation”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图1. 碳纳米管薄膜的动态力学性能。(A)245 nm厚的原始薄膜和离子辐照薄膜的比吸能与冲击速度的关系。(B)和(C)原始薄膜和离子辐照(1013 ions/cm2)薄膜侵彻面(90o视角)和背面(38o视角)的SEM图像,在约650 m/s的冲击速度下展现出不同的破坏形态和破坏程度。橙色虚线圆圈代表微弹丸。

    为揭示碳纳米管薄膜的冲击耗能机制,研究团队开展了强激光驱动的微弹道冲击实验,系统研究了改性薄膜的侵彻动力学行为(图2)。结果表明,碳离子辐照在碳管上产生大量分布的sp2缺陷,降低了单根碳管的强度;同时在碳管各壁面及碳管之间形成sp3键,显著增强了碳管各壁面及碳管之间的协同承载能力。在冲击过程中,碳管各壁面之间的sp3键使多壁碳管从传统的“Sword in Sheath”转变为协同断裂失效模式,充分发挥了碳管各壁的承载能力;且由于碳管上sp2缺陷的引入,形成更多的断裂路径来耗散能量。而碳管之间的sp3键显著提升了管间的界面强度,从而提高了碳管间的剪切能量耗散。与此同时,碳管间界面的提升,也使碳管网络的宏观耗能模式从弯曲主导向弯曲和拉伸共同主导的转变,打开了更多的耗能通道。基于以上缺陷诱导的碳管-界面-网络的协同作用机制,使碳纳米管薄膜的比吸能达到26 MJ/kg,突破了现有薄膜材料的比吸能极限(~12 MJ/kg)。研究工作深化了对材料缺陷的传统认知,为高性能冲击防护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向。

    图2. 薄膜变形形貌特征以及碳管内及碳管间键和缺陷的形成示意图。(A)原始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侵彻后的横截面。(B)离子辐照碳纳米管薄膜上部和下部大面积区域的回弹变形。红圈表示碳管和碳管束的断裂。(C)从原子尺度观察碳管内及碳管间的sp3键合(紫色),以及离子辐照和机械加载引入的sp2缺陷与失效特征。

    力学所博士毕业生/特别研究助理、Texas A&M University博士后肖凯璐为论文第一作者,力学所吴先前研究员与Texas A&M University的Edwin L. Thomas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12232020)等联合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q3805


    附件下载:

    上一篇:力学所在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定态马兰戈尼对流、不稳定性发展及斑图演化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下一篇:力学所在超短脉冲激光硬化诱导Ti64表面纳米梯度结构方向取得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8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9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