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所纪委
      • 党支部
      • 工会
      • 团委
      • 妇委会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中科力森
    • 关于力森
    • 主体业务
      • 国资监管
      • 成果转化
      • 知识产权运营
      • 投资
    • 产业布局
      • 持股企业
      • 事业部
      • 产品介绍
      • 科技成果
        • 航空航天
        • 生命健康
        • 交通能源
        • 先进制造
        • 专业软件
    • 新闻资讯
      • 力森要闻
      • 持股企业动态
    • 招聘信息
      • 岗位信息
      • 持股公司
    • 联系我们
  • 怀柔园区
    • 基地概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科研团队
    • 管理制度
    • 流程指南
    • 基础服务
    • 周边配套及景点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 科研进展
    • 全文检索
    • 大型装备
    • 园区简介
    • 配套设施
    • 联系我们
  • 基础科学中心
    • 中心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研进展
    • 会议通知
    • 人才队伍
      • 核心骨干
      • 青年人才
    • 快讯
  • 媒体扫描
  • 综合信息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招聘信息
  • 仪器设备
  • 专题报道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中级及以下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人才招聘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振荡滑翔翼的前缘涡高升力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5-07-10【字体: 大  中  小 】

    动物能够通过控制姿态获得比人造飞行器更高超的滑翔性能,其中飞蛇是唯一不需附翼等辅助结构而取得高滑翔比(即水平飞行距离与高度损失之比)的动物。但是,经典的定常空气动力学并不能解释该现象背后的机理。最近,中科院力学所张星副研究员等人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飞蛇长距离滑翔的三维非定常前缘涡机制。

    飞蛇(天堂树蛇)需要逃离天敌或迅速下到地面时,可以从树顶滑翔下来,滑翔比可达2以上。与其它擅长滑翔的动物如飞鼠和飞蜥不同,飞蛇并没有附翼等辅助结构。以它的正常体型来说,这种蛇根本无法有效滑翔。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飞蛇超长距离滑翔的奥秘在于:飞蛇将身体的圆形截面转变成“飞盘状”的扁平截面,通过扭动使身体呈左右起伏波动的“S”形。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Jake Socha教授和乔治华盛顿大学Lorena Barba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通过一个二维模型揭示了飞蛇身体 “飞盘状”截面的奥秘。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仍然无法解释飞蛇在滑翔中为何身体呈起伏波动的“S”形。

    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他们设计了一个高度简化的三维模型:一个平板以一定迎角放置在均匀来流中,同时平板沿侧向做周期性振荡。他们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振荡幅度和频率对于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引起的展向流动可以使一个前缘涡稳定地附着在平板的背部(见图1和图2)。由于这个前缘涡对应于一个低压区,从而对平板产生了较大的向上“吸力”。现有的研究表明,在动物扑翼飞行和植物种子旋转下落中都存在类似的前缘涡高升力机制。然而,对于固定的滑翔翼而言,前缘涡的高升力机制还是首次被发现。这种高升力机制的发现为彻底揭开飞蛇滑翔的秘密迈出了关键一步。该发现还可能在将来帮助我们研制出具备高超滑翔性能的飞行机器人。

    上述研究的成果发表在Physics of Fluids (论文链接)。该研究由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士召、何国威和张星(通讯作者)共同完成。近期,张星博士等针对柔性翼和变形翼的高推进性能以及高升力机制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发展了非定常升力理论和高效的数值模拟方法。相关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Physics of Fluids以及 AIAA Journal 等期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以及科技部973项目的支持。其中的数值模拟工作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完成。

     

     

    作者简介:

    张星副研究员,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博士(2002年)。 2002年至2004年在新加坡高性能计算所(IHPC)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7月回国到力学所非线性力学重点实验室工作。近5年来,张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游动和飞行相关的流体力学问题研究。他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数值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仿生推进中的新现象和新机理。迄今为止,他共发表SCI论文31篇,论文总引用近200次。

     


    附件下载:

    上一篇:热毛细液滴相互作用机理
    下一篇:力学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第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8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9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