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09-02
    2024
    力学所在诱导重稀土定向扩散研究中取得进展
    作为高性能空天稀土永磁驱动电机中能量转换的核心材料,钕铁硼(NdFeB)磁体因具有超高磁能积(BH)max而在提高电机功率密度与转速方面呈现出巨大的优势。高转速所产生的涡流效应进一步提高电机工作温度,从而要求NdFeB磁体必须具有高矫顽力Hcj以抵抗反向磁场影响。Dy/Tb晶界扩散是...
  • 08-04
    2024
    “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绿色低碳新技术与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月29日,由中国金属学会组织召开的“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绿色低碳新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包头包钢宾馆召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研究所)所长罗喜胜,技术研发团队成员魏小林、李博等参加会议。该项科技成果由力学研究所、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
  • 05-20
    2024
    疲劳裂纹萌生区微结构演化的定量分析取得新进展
    一直以来,增材镍基合金的超高周疲劳(VHCF)失效模式、微结构细化、演化过程、裂纹萌生区定量分析等缺乏系统研究。近日,力学研究所钱桂安团队、北京交通大学高古辉团队和清华大学杨志刚团队协同合作,通过力学和化学元素双重角度定量表征了增材制造GH4169合金裂纹萌生区晶粒...
  • 05-20
    2024
    力学所在医疗器械流速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许多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流体参与,例如输注泵中的药液,呼吸机中的空气等等,保证药物输注过程中的精确给药以及人工通气过程中的精确送气可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因此,精确地测量流体流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流速传感器造价较高,限制了其在成本...
  • 04-22
    2024
    FIAM-EP抗冲击灌封材料在动力电池防护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进展
    机械滥用致使的电池失效,即外部载荷作用下电芯发生剧烈变形以及内隔膜受损,导致内部发生短路,是电动汽车在交通碰撞事故中最为普遍的失效模式之一。为提高电池包在机械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魏延鹏研究团队,通过将智能抗冲击FIAM因子与环氧灌封材料进行...
  • 04-15
    2024
    力学所在环管爆轰传播稳定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爆轰是一种耦合了超声速流动和化学反应释热的极端燃烧现象,具有超声速自持传播、激波压缩自点火和释热速率快等特性,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大型激波风洞驱动以及工业防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爆轰波传播过程中激波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造成了爆轰波特殊的内在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