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邱鑫,是 2020 级的硕士研究生, 我的导师是林缅研究员。接到《协力》的约 稿,我感到非常荣幸,正好借这个机会和这 个平台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一下我对“传承 基因 ·担责国家”的一些想法。
我的导师林缅研究员的老师是李家春院 士,而李家春院士又是郭永怀先生的学生, 所以我对传承力学所的基因有特别的感情。 在今年清明节期间,我积极参加了由研究生 党总支、研究生学生会举办的“怀瑾佩瑜” 清明主题活动。在献花仪式现场,来到现场 的学生、老师们集体鞠躬并以此向郭永怀、 李佩两位先生献上白菊。最令我感动的一个 小故事是:在献花仪式结束后,有一位路过 的研究员也来到了先生的碑前,鞠躬表达敬 意后他说到: “感谢郭先生,当年还拿过他 老人家的奖学金呢”。一份郭永怀奖学金能 够让一名研究员铭记在心,可见它带来的意 义不仅仅是帮助获奖学生改善生活,更重要 的是,它作为一份荣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的力学所学子奋发努力,专心科研,并且有 许许多多的获奖学生留所建设,我的导师也 是其中之一,而这些正是对老一辈科学家精 神最好的传承。
我们课题组有一个非常好的风气——传 承。刚进入课题组时,由于我之前接触实验
学生、老师们给郭永怀、李佩先生献花
工作更多,在数值模拟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比 较薄弱,所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入深深的 自我怀疑,也是导师的引导帮我渡过难关。 我的导师教导我, 做科研不仅需要自己琢磨, 也需要多请教人,尤其是要多请教课题组里 的师兄师姐们,他们无论是实验方法、数值 方法还是科研思路都能给我很大的帮助。课 题组里的师兄师姐们也都非常热心,每次都 很耐心很详细地解答我的问题,给我以非常 大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 组里有一位师兄博士毕业了, 在交接工作时, 师兄做了一个非常系统、详细的工作总结分 享给课题组,让课题组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快 速地了解和应用他的工作成果。在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数值 模拟的方法,目前也在努力地推动自己的工 作中。
刚刚过去的 5 月 30 日,是第六个“全 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主题为“创新争 先,自立自强”。5 月 31 日,我有幸参加了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举办的线上专题学习 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 有关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认 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对发展我国科技 事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 国的指导作用,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 科学工作者的关心和厚望,提升了自身作为 未来科技工作者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其中让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观看《人民科学家 ·南 仁东》的相关视频,在视频中的南仁东声音 沙哑,说话就已经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然 而我依旧能够感受到他在讲述自己的工作时 目光中散发出来的坚毅和对他正在从事的科 学工作的热爱。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老一 辈科技工作者以爱国为底色,淡泊名利,潜 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使我真正地意识到了科学 家精神是多么伟大的精神,也是我们这一代 青年科研工作者最需要传承的精神。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当今世界处于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世界政治格局在 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传统的 G7 统领世 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G20 发挥的影响更 大,更为广泛,更为深远;全球化的进程也 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一些国家退群、脱欧, 逆全球化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新冠肺炎疫
《人民科学家 · 南仁东》视频观看学习
情的全球肆虐对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历史阶段,仍然有很多 关键技术处于“卡脖子”阶段,许多科学研 究也亟待突破,这就需要我们作为青年科研 工作者,以钱学森、郭永怀等大师为榜样, 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 和热情投身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迎接严峻 挑战,攻克科技难关。马克思指出,人只有 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 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我期待自己能 够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为祖国的建 设发展添砖加瓦。
邱 鑫,2020 级 硕 士研 究生,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 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 领域: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中的输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