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挑战,“液”有机遇
航天技术自二十世纪初出现起,便在科 技发展以及战争需求的推动下飞跃发展。从 万户飞天到嫦娥登月,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 一号,人类追寻星辰大海的梦想从未停歇。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领域已成为 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 领域之一,大量航天活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 对宇宙的认知,世界航天领域呈现蓬勃发展 的景象。
长征五号大推力液体运载火箭
我国政府也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 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 年 12 月, 国务院发布《2016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航天科研生产,大力发 展商业航天和卫星商业化应用,完善政府购 买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2020 年 4 月 20 日, 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建”范 畴,在两会上随“新基建”一起写入政府工 作报告, 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2021 年 3 月, 国家“十四五”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空天科技在列。
2016 年航天白皮书
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航 天市场需求扩大,特别是全球星座组网需求 量急剧增加,航天发射迎来黄金时期。根据 公开数据整理,2013 年至 2020 年全球卫星 发射数量迅速增加, 从 107 颗上升至 1278 颗。 国外未来规划中卫星发射量约 5.3 万颗以上,我国规划中卫星发射量 1.6 万颗以上,商业 航天发射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火箭发射长期 被体制内垄断,而体制内发动机产量缺口大 并且定价较高,这就使得报价低、安全稳定 的航天动力解决方案需求激增,亟需新的动 力解决方案。高发射成本作为商业航天发展 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其中火箭硬件站发射成 本比重超 75%,而火箭发动机又占到火箭硬 件价格比重超过 50%, 因此发展新型低成本、 高可靠性的火箭发动机将极大的迎合我国商 业航天的发展。
目前航天发射常用的火箭发动机按照其 推进剂组成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液体火箭发动 机(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固体火箭发动 机(如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两类。液体火 箭发动机具备比冲性能高、推力可调以及可 重复点火等优点,使其在运载火箭、上面级 发动机、姿轨控发动机等航天领域应用广泛。 而固体火箭发动机由于其推进剂均处于固态 且氧化剂与燃料按照合适当量比掺混直接浇 注于燃烧室内,因此其结构组成较为简单, 在战略、战术导弹等武器领域应用广泛。上 述两种推进系统在具备其优点的同时,也受 到推进剂组成状态的限制而存在一些不足: 液发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且成本较高;固 发的比冲性能较低,推力调节与重复点火困 难,并且安全性较差。单独使用纯液体或者 纯固体推进剂难以避免上述问题,因此固液 混合火箭发动机迎来了其重要的发展机遇。
由于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通常采用固体 燃料与液体氧化剂的推进剂组成形式,这给 它带来了许多优点:固液推进剂理论比冲高,一般高于固体推进剂并与液体推进剂相当;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仅有一 条氧化剂供给管路,降低了系统复杂程度; 通过控制氧化剂供给阀门的开度大小即可调 节流量大小,从而能够实现推力调节;选用 合适的点火方式,可实现发动机重复点火;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通常采用惰性碳氢固体 燃料,并不含有氧化剂,在生产、存储、运 输和操作过程中人员安全性得以提升;此外, 由于氧化剂通常选用液氧、过氧化氢以及氧 化亚氮等,结合碳氢燃料,符合绿色推进剂 的使用要求。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综合来看,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成本 低、安全性高且具备重复使用能力,迎合了 当今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需求, 在探空火箭、 小型运载火箭、卫星姿轨控发动机、战术导 弹、亚轨道飞行器甚至组合式冲压发动机等 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世界各国对于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发展 热情,如前不久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创始人布 兰森搭乘自家的“太空船二号”圆梦太空, 开启商业航天新时代,而其乘坐太空飞船所 采用的动力来源即为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 国内近期的代表性工作是“北航四号”临近 空间飞行器成功完成了有控巡航飞行动力验 证。同时,力学所也开展了大量相关实验研 究,成功完成了 200 公斤级推力石蜡基固液探空火箭样机热试车,并依托试车结果开展 了相关优化与升级,为未来发展成为低成本 / 快速响应探空火箭、小型运载火箭等新型 火箭动力飞行器奠定基础。
“北航四号”临近空间飞行器
力学所 200 公斤级推力石蜡基固液探空火箭发动机样机地面热试车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 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展 望未来,我国将为世界商业航天发展盛会提 供广阔的舞台,期待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能 够贡献其一份力量。我们也坚信“做梦让全 人类都能更轻松上太空是一回事;通过一个 强大的团队,集体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则是另一回事。”吾辈当明确奋斗目标,脚踏 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用实力走出属于自己 的道路。逐梦之行,我们永不停歇!
林鑫,高级工程师,高 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研究领域:1) 高焓流动 激光光谱诊断技术;2)高性 能固液火箭发动机技术。
王泽众,博士后,高温 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1)新型固液火箭 发动机燃烧控制技术;2)固 液火箭发动机内弹道仿真。
李飞,研究员,高温气 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1)新型光谱测试 技术及应用;2)高温气体辐 射特性。
余西龙,研究员,高温 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1) 先进动力系统; 2)高焓非平衡流动;3)激 光光谱诊断技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