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所纪委
      • 党支部
      • 工会
      • 团委
      • 妇委会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中科力森
    • 关于力森
    • 主体业务
      • 国资监管
      • 成果转化
      • 知识产权运营
      • 投资
    • 产业布局
      • 持股企业
      • 事业部
      • 产品介绍
      • 科技成果
        • 航空航天
        • 生命健康
        • 交通能源
        • 先进制造
        • 专业软件
    • 新闻资讯
      • 力森要闻
      • 持股企业动态
    • 招聘信息
      • 岗位信息
      • 持股公司
    • 联系我们
  • 怀柔园区
    • 基地概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科研团队
    • 管理制度
    • 流程指南
    • 基础服务
    • 周边配套及景点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 科研进展
    • 全文检索
    • 大型装备
    • 园区简介
    • 配套设施
    • 联系我们
  • 基础科学中心
    • 中心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研进展
    • 会议通知
    • 人才队伍
      • 核心骨干
      • 青年人才
    • 快讯
  • 媒体扫描
  • 综合信息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招聘信息
  • 仪器设备
  • 专题报道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中级及以下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人才招聘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

    力学所在混相湍流封闭模型研究取得进展

    作者:杨子轩发布时间:2024-01-30【字体: 大  中  小 】

    混相湍流特指两种流体(如水和空气)充分混合的湍流,以界面变形破碎、密度剧烈变化为主要特征。诱导混相湍流的主要物理过程包括飓风大浪、水面航行、水下通气、空化相变等,在海气交换、节能减排、减阻降噪、高速航行等环境和工程问题中具有广泛应用。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杨子轩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李荣对射流冲击水面引起的混相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混相湍流的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湍流质量通量的动力学封闭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上。

    研究团队采用自主开发的高密度比不可压两相流动求解软件CAS-Tank,对射流冲击水面这一典型的引起混相湍流的过程进行了高保真数值模拟。该求解器将水气两相流体视作整体进行模拟,求解具有统一形式的NS方程,采用耦合水平集-体积分数方法来捕捉水气界面,该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准确计算界面法向,并保证质量守恒,求解器还采用了我们自主发展的密度预估-同步方法来保证计算稳定。

    研究团队基于雷诺平均框架对混相湍流的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多组算例分析了弗劳德(Fr)数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湍流统计量随Fr数的变化呈现出非单调特性。为了研究平均动量方程的封闭问题,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湍流动能(TKE)、湍流质量通量(TMF)以及它们的输运方程。结果表明,TKE各输运项的平衡关系与单相湍流类似。与单项湍流相比,TMF是混相湍流中额外的待封闭量。研究发现,TMF输运方程中的产生项与TKE高度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了TMF产生项的封闭模型。

    该工作有利于加强对混相湍流的统计特性的理解,为工程中计算混相湍流的模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有望将该模型推广至工程应用,提高工程设计中模拟波浪破碎问题的准确性。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非线性力学多尺度问题”项目(No.11988102)和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项目(No.1197203812272357)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7/jfm.2023.1081

    图 1 由上至下分别为低、中、高三个Fr数下的射流冲击水面形成的瞬时的水气界面

    图 2展向中心平面(a)TKE和(b)TMF的云图分布

    表 1TMF产生项的封闭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先验结果,模型系数(C1, C2 )稳定,且模型与模拟数据间有很强的相关性(R1, R2 )。其中下标1,2分别对应TMF的流向和展向分量

    Fr

    3.2

    0.54

    0.77

    0.30

    0.89

    4.2

    0.44

    0.87

    0.36

    0.94

    5.3

    0.46

    0.84

    0.35

    0.97

    6.4

    0.34

    0.65

    0.35

    0.91

    7.5

    0.46

    0.82

    0.34

    0.95

    8.6

    0.47

    0.83

    0.34

    0.95

    9.6

    0.49

    0.82

    0.31

    0.93


    附件下载:

    上一篇:力学所提出流体界面接触角迟滞转变的新机制
    下一篇:力学所揭示玻璃快弛豫的结构起源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8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9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