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所纪委
      • 党支部
      • 工会
      • 团委
      • 妇委会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中科力森
    • 关于力森
    • 主体业务
      • 国资监管
      • 成果转化
      • 知识产权运营
      • 投资
    • 产业布局
      • 持股企业
      • 事业部
      • 产品介绍
      • 科技成果
        • 航空航天
        • 生命健康
        • 交通能源
        • 先进制造
        • 专业软件
    • 新闻资讯
      • 力森要闻
      • 持股企业动态
    • 招聘信息
      • 岗位信息
      • 持股公司
    • 联系我们
  • 怀柔园区
    • 基地概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科研团队
    • 管理制度
    • 流程指南
    • 基础服务
    • 周边配套及景点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 科研进展
    • 全文检索
    • 大型装备
    • 园区简介
    • 配套设施
    • 联系我们
  • 基础科学中心
    • 中心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研进展
    • 会议通知
    • 人才队伍
      • 核心骨干
      • 青年人才
    • 快讯
  • 媒体扫描
  • 综合信息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招聘信息
  • 仪器设备
  • 专题报道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中级及以下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人才招聘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

    科学家揭示流体中自推进物体的长程相互作用机理

    发布时间:2014-12-23【字体: 大  中  小 】

     

    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存在集群运动行为,比如鱼和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存在着很多科学上的未解之谜。其中物理学家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是:首先,作为流体中的自推进系统,它们形成稳定结构的机理是什么;其次,稳定结构的集群式运动是否有利于降低个体的能耗。

    《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近期刊发了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论文“Flow-medi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self-propelled flapping filaments in tandem configuration” (论文链接),报道了他们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科院力学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前后放置的两个细丝来考察自主推进物体在流体中的相互干扰问题。他们在两个细丝的头部施加垂直方向的简谐振动来产生驱动,在水平方向则不设置任何约束。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他们研究了这样两条前后游动的“机械”鱼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项研究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在两者的驱动频率和振幅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两条“机械”鱼会自发形成稳定的分离距离。此时,后面游动的细丝始终从前面细丝形成的尾涡的涡核中穿过。二是驱动前面细丝所需的功率始终大于或等于驱动后面细丝的功率。后面运动的细丝省力的原因在于前面细丝的尾涡结构在垂直于前进的方向上产生了较大的诱导速度,从而有利于后面物体在运动中“借力”。在尾涡结构有利的情况下,驱动后面细丝游动的功率仅相当于前面细丝的80%。这项研究揭示了自推进物体在流体中以涡为媒介实现长程相互作用的机理。这个关键机理的发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鱼群等宏观自推进系统的自组织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发现还提示我们,自推进物体间的干扰问题远比固定于流场中的多个物体的干扰问题复杂。对后一类问题,经验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前面物体受到的阻力比后面的物体大”。然而,康乃尔大学和纽约大学2008年的实验表明,对于两个柔性变形体(如飘扬的旗子),则可能出现前面物体阻力反而较小的“反常”现象。他们进而将鱼群和流体中的多个柔性体进行了类比,并猜测上述的“反常”阻力现象也可能出现在鱼群中(即在前面“领游”的鱼可能更省力)。中科院力学所的这项研究则表明,上述的“反常”现象并没有在自推进系统中出现。此外, Weihs 曾在1973年提出了一个鱼群的简化流体力学模型,并由此推断菱形编队最有利于节能(“一”字形编队则无法节能)。然而,这种 “最优”的菱形编队在自然界中却并没有被观察到。中科院力学所的这项研究间接地指出了Weihs模型的缺陷,并以实例说明“一”字形编队完全可以到达节能的目的。

    该研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以及科技部973项目的支持。相关的数值模拟工作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完成。

     

    不同稳定分离距离条件下的涡量图。(a)稳定分离距离为0.2倍身长(紧密排列);(b)稳定分离距离为5倍身长(常规排列);(c)稳定分离距离为2倍身长(常规排列);(d)图(b)中后面细丝的头部运动轨迹叠加到前面细丝(单独)运动时所产生的涡结构上。

     


    附件下载:

    上一篇:力学所建成高能冲击磁控溅射装备系统并开放服务
    下一篇:工业余热利用技术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8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9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