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度夏季研讨会成功举办
8月31日至9月1日,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LHD”)夏季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LHD实验室主办,航天科工三院空天飞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是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后的首次夏季学术盛会。
夏季学术研讨会是实验室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迄今连续举办了22届。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唐志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夕云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罗喜胜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傅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齐照辉研究员、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所长关成启研究员、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毛宏霞总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申旭辉研究员、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方明研究员等20家单位60余位专家学者。力学所党委书记刘桂菊、所长黄河激,纪委书记杨永峰、职能部门和兄弟实验室负责人、LHD实验室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等共计260余人参加了会议。实验室副主任李飞主持开幕式。
傅尧在致辞中表示,空天飞行是国家空天科技战略核心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力学所联合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希望双方借此次会议推动学科融合、培养人才,为国家空天事业注入新动力。
陆夕云院士致辞中肯定了实验室在高温气体动力学领域数十年来的突破,指出重组后实验室要应对“更大空域、更宽速域”挑战,既要深耕临近空间、攻关“极端气动物理”,也要拓展超低轨空间、实现“超高速稀薄流动”全链条突破。他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力学所深度合作的实验室将成国际一流创新基地。
姜宗林致辞中回顾了夏季研讨会二十余年历程,强调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在风洞技术等领先方向的持续投入,建议尽快和中科大基础研究融合拓展实验室的高温气动研究的范畴和深度。他倡导科研人员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推动学科持续繁荣。
刘桂菊在致辞中指出,力学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根同源”,力学所传承气体动力学根基、建成国际先进风洞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秉承校训、流体力学学科特色显著。实验室重组一年多来,陆夕云院士牵头项目、唐志共院士指导方向,推动实验室高质量起步。当前处于“十五五”规划论证关键期,实验室要遵照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建议,围绕超低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等领域攻关,深化协同创新、培养青年人才。明年力学所将迎建所70周年,期待实验室以优异成果为所庆献礼。
陆夕云院士致辞
刘桂菊致辞
傅尧致辞
姜宗林致辞
李飞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共设置了大会报告、青年邀请报告、长时报告、短时报告以及海报展示等五个交流板块,收到报告申请81份、学术论文62篇、海报54份,涉及理论与建模、装备与测量、计算方法、气动布局、推进技术和燃烧机理、复杂流动模拟、非平衡流动分析等领域,涵盖了实验室科研布局的主要方向。会议评选出2篇优秀青年论文(刘洋、原敏鹏)和10篇优秀学生论文(柴世杰、杜宜云、甘润园、龚禧、王凡、王甜甜、王勇、韦信锴、薛皓琦、朱嘉乐)。
关成启、毛宏霞、申旭辉、丁航、方明作大会报告
优秀论文颁奖
本次夏季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实验室科研骨干之间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实验室发展方向,对推动空天飞行高温气动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未来,各方将以此次会议为牵引,加强合作、携手共进,为我国空天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参会代表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