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力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力学所郑哲敏同志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郑哲敏同志是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1924年10月出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48-195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力学所第二任所长,现任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所党委研究决定,在全所范围内深入开展向郑哲敏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和研究生以郑哲敏同志为榜样,从他的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从他的学术追求中增添动力,从他的价值取向中坚定信念。
我们要学习郑哲敏同志报效祖国、科研为民的理想信念。新中国成立之初,郑哲敏同志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穷其所学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在回国时曾写道:“回国本是一贯的主张。我们之所以获得教育,直接或间接的是由于全国人民的劳动,因此回国服务是不可推辞的责任。同时一个人如果不是在为群众的利益工作,那么生活便失去了意义。”做国家需要的研究,成为他回国以后科研的主线。在他六十余载的科研生涯中,郑哲敏同志坚持把个人理想和追求同人民的命运紧密结合,始终以国家重大的、急迫的需求为选题方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创新为民为宗旨、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科技价值观,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们要学习郑哲敏同志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郑哲敏同志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根据国家任务需要创建和发展爆炸力学,开拓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与国外同时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和理论,为我国首次地下核爆当量预报做出了贡献;新开辟了爆炸加工、瓦斯突出、爆炸处理水下软基等关键技术领域,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作为应用力学和技术科学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他强调力学研究要加强和扩大交叉合作,发展交叉学科,充分发挥力学的开拓创新与服务功能;作为享誉国内外的力学家,他参与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科学规划,引领了中国近代力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我们要学习郑哲敏同志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郑哲敏同志坚持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反对浮躁作风。虽已至耄耋之年,他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坚持每天到所里工作,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力学学科和国家重大工程技术的发展。他积极参与海洋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带领团队为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殚精竭虑。他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亲自指导青年开展研究。他坚持用自己的智慧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做着贡献,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崇高的价值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郑哲敏同志顾全大局、严于律己的党性修养。郑哲敏同志具有很强的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他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国家尊严。每当国家遇到重大灾害时,他都第一时间慷慨解囊,汶川地震时,远在国外的他,通过家人一次性捐出一万元特殊党费,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满腔热忱。虽然是三院院士,且年近九旬,但他从不搞特殊,每次都认真参加党组织活动,把亲身体验告诉年轻人。他的自觉行动感动了、带动了身边的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力学所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郑哲敏同志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力学所党委号召,全所广大干部职工、研究生要紧密结合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贯彻学习,广泛深入开展向郑哲敏同志学习的活动,大力弘扬创新为民的科学理念和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委员会
201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