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只不过是人们善良的愿望,生活中哪能又没病、又有钱?更常见的是,不是没钱,就是有病。有了病可以用钱来治,没有钱健康点也凑合活着;又没钱,又有病,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
眼下铺天盖地的“糖尿病”,估计又要人们大掏一回腰包。电视里、报刊上,充斥着糖尿病治疗广告、糖尿病药品介绍、治疗糖尿病器械销售、糖尿病街头义诊、糖尿病知识讲座等等。糖尿病人真有那么多?正当你疑窦丛生之际,报刊上明明白白告诉你,目前全国糖尿病患者高达5000万人。这数字不知是怎么来的?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害怕有病。于是今天防这病,明天躲那病,有病的大惊小怪,没病的也要找出个病来。人也怪,不得这病就得那病,今天不得病难保明天不得病,弄得人们畏病如洪水猛兽。珍爱生命是不错的,对疾病科学预防积极治疗也很必要。但听到风就是雨,草木皆兵,恐怕也不足取。那天在公共汽车上听两位妇女闲谈,一位妇女一惊一乍地说,报纸上登了,有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半个月喝了十几瓶饮料,结果得了糖尿病,还上医院抢救呢。另一位妇女神情紧张起来,敢情喝饮料也能得糖尿病?以后不能让孩子喝饮料了——这就有点因噎废食了。
看来受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率不低了。那些在媒体上搞糖尿病宣传的单位和部门,估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都有了。但这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能起多少作用,恐怕还是未知数。真正的患者未必肯花冤枉钱,没病的人倒会在心理上留下病的阴影。一次街头出现一批穿白大褂的人,亮出免费测血压、血脂、血糖的招牌。南来北往的人发现竟有如此好事,一下子排起了长队。我在一旁观察,受测的人血糖几乎没有不超标的。既然血糖超标,就要问个明白。旁边就有一位大夫专门解疑释惑。那大夫有欠含蓄,从“三多一少”到并发症的危险,以及不抓紧治疗就会如何如何,说得超标的人大惊失色。接着他又抓紧介绍摆在桌子上的各种降糖药品,介绍其治好了多少病人,以致当场就有人购买那药品。这也算是一条龙服务了。奇怪的是,有人问他们是哪家医院的,他们却避而不谈。
有病乱求医是患者的无奈选择,没病想知道体内有什么隐患为的是防患于未然。但无论如何糖尿病也不可能成为“国病”,我们在宣传时也应尽可能客观、适度,不要搞得人人自危,惊慌失措,平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寇成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