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支部活动 新闻报道 政策文件 特别专题 佳作欣赏 丹柿杂谈 信息查询 力学所主页
安全伴我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5      点击:次      打印                【关闭】

安全伴我行

1958年我来到力学所,被分配在二室。当时力学所的三大科研任务:一是上天,二是入地,三是下海。我所在二室的主要工作任务可归为入地。

分配到二室后,我先是在许连坡同志主持下参加爆炸深耕工作,继而又在陈维波同志主持下参加爆炸抗旱打井工作。

后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和老陈(陈维波同志)、周大姐(周一以同志)从事实验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有关课题组(如:爆炸成形、爆炸焊接、爆炸硬化、爆炸消除残余应力等)提供不同的炸药再加工的特种炸药(TNT、铸型炸药、橡胶板状炸药、塑性版状炸药、泰安泡沫板状炸药等),并参加课题组工作。

我们所面对和使用的是从比较安全的低感度硝铵类炸药到相当危险的高感度炸药(黑索金、泰安等诸多品种)。根据工作需要,在实验室自己还要制作更危险的起爆药。

实验室存有微型雷管、火雷管、电雷管、非电雷管、高压电雷管。实验室工作就是整天和这些危险品打交道,老陈和周大姐面对这一危险工作胆大心细,严谨认真,精心细致,一丝不苟。

我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使我学到了他们做危险工作不可或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风格,为我以后离开他们独立工作时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打下了基础。

1986年走出实验室,来到国内沿海地区,参加张建华同志主持下的爆炸处理水下软基工作,从实验到做海爆工程,也算是力学所三大科研任务之一下海吧。

爆炸深耕也好,爆炸抗旱打井也好,爆炸处理水下软基也好,都没有离开雷管炸药。在实验室工作,虽然有一定危险性,但因为有老陈和周大姐作为后盾,并没感到有太大压力和思想负担。

参加爆炸处理水下软基工作后,我的工作角色从一个学徒转变成了师傅。当时手下的徒弟是来自农村的小青年,对火工品基本不了解,多是两种心态:要么害怕,要么无所谓。面对这种情况,每当年度开工或一个新工程上马,民工来到工地以后,中科力都必须先组织他们学习火工品技术、爆破安全操作规程、爆炸物品管理和运输管理要求。

当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爆破安全规程国家标准,那时主要参照冶金部、煤炭部、铁道部、地质部等部门有关爆破安全规程中确保安全的规章制度,除对民工进行讲解,同时也是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好机会。

1987年,国家出台了爆破安全规程国家标准,它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法规。爆炸处理水下软基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很多条款具有共性,是实用的。但也有不适用条款,甚至缺失。如:安全规程规定,在大雾天、黄昏和夜晚禁止进行地面和水下爆破。黄昏和夜晚含义是明确的,但大雾天的概念就有些模糊,没有个明确的界定。对于大雾,人们通常用能见度描述:能见度50米、100米肯定是大雾;能见度500米、1000……规程没给界定。有些沿海地区在春秋季节几乎是天天有雾,但工程有工期要求,各分项工程也都有各自进度指标。

为此,我们根据爆破安全规程中有关条款,结合海爆工程要求、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了一份更为精细化的水下爆破安全操作规程。该操作规程一是强化自己的安全工作;二是报甲方、地方公安局和海监等有关部门不可缺的文件之一。这份安全操作规程,在我退休以后,中科力仍在沿用。

凡从事爆破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尽管民工来工地以后,我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但因中科力没有发证资质,必须经地方公安局考证。但凡经过中科力培训的学员,参加公安局考证的成绩都比较好,无论是考取新证还是旧证年审,皆能顺利通过。

中科力不管在沿海哪个地区做工程,都能受到当地有关部门重视和尊重。如赶上当地公安局办土石方爆破三大员培训班时,还会请我去讲课。这给我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接吧怕讲不好,不接吧人家是冲中科力来的。几经犹豫,还是先硬着头皮接下来,认真备备课,理出个思路,想清楚该怎么讲。

我想,一旦上了讲台,下面几十名学生听着,总得要让人家有所收获,否则就是浪费大家时间;要把想讲的东西尽可能储存在脑子里,不要写在纸上去念。念的东西就比较死板乏味,存在脑子里的东西,讲时可以发挥,通过你的言语表情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把死板的东西讲活;另外,关于怎样才算正确执行爆破安全规程,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给他们讲,有的死规定必须死执行,但有的死规定,却可以活运用。

办班时,我常(不止一次)给他们讲到两个惨痛例子:一个是1961年,北京温泉某采石场,师傅带着徒弟装完药后点火放炮。火还没点完,时间就到了。师傅帮徒弟继续点,这时前面点的炮响了。师徒二人从悬崖上滚落下来,其状惨不忍睹。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还剩下一炮,也不应再点了,必须立即撤出爆破现场,这是死命令;第二个例子是1984年,北京丰台地区某大队从河北省请了两位老农打井,打到三米多深时碰到了巨石,于是打孔装药放炮。装好药并点燃导火索,两个人顺着事先好的绳子向上攀爬,结果绳子脱落了。情况十万火急,这时如果身上有切导火索的刀子,应立即从未燃烧部位切断导火索;若没有刀子,可拔出导火索(按规定,起爆药包埋设好后是不允许拔导火索),即便是把雷管带出来爆炸了,也不会有生命危险(18号雷管爆压200公斤,若在手里爆炸,手会炸掉,但只要离开身体,就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当时,导火索在以每秒一厘米的速度向下燃烧,谁也不知道两位老农在井下干什么。最终,炮响岩石碎,由于装药量过大,很多碎石都飞出了井外,两位打井的老农怎能逃得了恶运。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违章只有等死;违章了,反而有一线生还希望。

我这种结合实例的讲解方式,学员们十分认可,培训效果也比较理想。我之所以答应给他们讲这个课,是觉得不管在哪里,做好爆破器材的安全工作都是一份责任。对于我们自己的民工,不仅经常给他们讲,而且在操作使用上,也是从开始的手把手教,到后来的监督管理上始终常抓不懈。

现在回过头想一下,大半辈子和雷管炸药打交道,直到退休还真算平安地过来了。这首先应得益于老陈和周大姐的言传身教和传帮带,使我从安全意识上 奠定了一个好基础,在工作中未敢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其次就是我始终抱有一份荣誉心和责任心。中科力是科学院力学所一个下属单位。不管从哪个角度,特别是从技术层面讲,我们是国家队。在爆破界应该起到一个榜样作用。在安全方面,特别是火工品方面,一旦出了事故,轻者伤害个人,重则殃及他人,甚至给国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会给中科院、力学所以及中科力自身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

58年开始,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86年参加海爆工作以来,因施工地点在海边,受海洋气候影响很大。天气变化无常,常遭台风袭扰,给我们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多麻烦。有一次,虽然收到了台风来袭通报,但我们无处可躲。夜半更深,台风伴随着大雨来临。在风雨交加中,用油毛毡覆盖的棚顶被掀得只片不留。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整个就是个可怕的黑暗世界,只有瞬间划破夜空的刺眼雷电给人们带来一线光明。在冻得瑟瑟发抖中熬过了长长黑夜,我们的工人虽然都是年轻小伙子,也未能逃过感冒关。本来中科力还算是个品牌公司,有年轻人愿意来中科力工作,但经过一次台风的洗礼,吃不了这份苦,最终离开了中科力。

再讲一个工作方面的惊险小故事。我们做北戴河工程时,有一天放炮,炸药已装完,导爆索网络也快连接好了。就在这时,乌云从西南方向铺天盖地压了过来,并伴随着风雨和海浪。当我们接好雷管想上岸起爆时,风雨越来越大,海浪越来越高,大浪扑到岸边反噬时就像一堵墙迎面卷来,我们用来作业的小舢板船根本靠不了岸,如小船强行上岸必翻无疑。同时由于小船上下颠簸幅度太大,起爆电线脱手掉进大海里,炮是放不成了。老张在岸上焦急地喊着,但由于风声、雨声、海浪声淹没了一切,我们根本听不见,他只好用手势示意我们离岸边远些,向东开到一公里外碧螺塔山包侧后,可以避西南风上岸。

我们在这一公里多的行程中真是惊心动魄,海浪忽而把小船推向浪尖,迅即又把我们跌入浪谷,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船老大一路紧握舵把,目视前方不语,偶尔让我们抓紧抓牢。当船进入浪区和港区衔接部位时,由于角度关系,形成巨大的涡流,大浪把我们推向了浪尖后,小船旋转了八九十度又跌入了漩涡里,船也进了水。当时的爆破员小李脸都吓灰了,这应该说是最后也是最惊险的一幕吧!

当我们下船上岸时,船老大讲两句话。第一句,他说太危险了!第二句,你石工真命大!从船老大的话中,可以体会出这确实是一次相当危险的经历。当我们像个落汤鸡爬上小山包时,张建华也从工地冒着大雨走向碧螺塔的小山包。当他看到我们还活着回来时,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现在回忆当时的情形,开始时真有些紧张和害怕。当想到,已经处在生死的临界点时,船翻了鱼吃我,船不翻我吃鱼,听天由命吧!这样想了以后,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的确逐渐得到了放松。

我时常回味这些经历,就是为了让自己经历过的苦辣酸甜不要忘记,对自己后面的人生道路都有好处,能起到好了伤疤不要忘了痛的警示作用。

类似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中的艰苦、安全中的风险,中科力同志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可能更艰险,就不赘述了。

总之,我大半生和火工品打交道,无论是实验室工作还是野外做工程,都没有发生过火工品方面的安全事故。回顾我多年的爆破安全相关的工作经验,我归纳了十二个字:安全准爆、能量释放、能量利用,算是一个小结。但最重要的还是一丝不苟、谨慎认真。不管干什么工作,水平高低、能力强弱,只要认真,还是能把工作干好!

水平所限,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石城

                201412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离退休人员党支部,人事教育处离退休办公室  电话:82543866,82543867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