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名长存

沈中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结构力学研究所,成都,610003)

著名的力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郭永怀同志去世至今已经几十年了。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回顾郭永怀副院长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表达我们对他的纪念。郭永怀副院长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非常深厚的造诣,是我国核武器工程设计方面的奠基人,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平易近人,耐心指导,帮助我们刚刚从事核武器研制的年轻科技工作者,教导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开拓创新。回忆当年的情景,他那和蔼可亲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

1959年6月,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正式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1960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和合同,给我国核工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与此同时,我国国民经济也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暂时困难,不仅物资供应困难,就是人们正常生活供应都难以保证。真是祸不单行,天灾人祸一齐来,形势非常严峻。二机部遵照中央确定的方针,下定决心凭我国自己的力量,完成原子弹的研制任务。为了适应全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的需要,集中力量突破原子弹技术难关,1960年二机部向中央请求,从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选调了郭永怀、程开甲、陈能宽等105名高、中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又将原子能研究所的王淦昌、彭桓武等一批高级研究人员,调到北京核武器研究所。这批科学家和工程师会同先期参加核武器研制的朱光亚、邓稼先等人,基本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制的骨干力量。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北京核武器研究所组建了四个部八个研究室。这四个部是理论部、实验部、设计部和生产部。1962年北京核武器研究所的研究力量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规模也很小,需要充实力量。为了加强对原子弹装置和机载核航弹的设计试验工作的技术指导,在核武器研究所下设置了四个尖端技术委员会,第一个是产品设计委员会,由吴际霖和龙文光任主任和副主任,全权负责原子弹工程设计;第二个是冷试验委员会,由王淦昌和陈能宽任主任和副主任,全权负责原子弹的非核部件试验;第三个是场外试验委员会,由郭永怀和程开甲任主任和副主任,负责进行核武器研制的实验和武器化;第四个是中子点火委员会,由彭桓武和朱光亚任主任和副主任,负责中子点火装置的工作。

郭永怀副院长和设计部主任龙文光对原子弹、氢弹的工程设计和试验作出了重大贡献。郭永怀教授的大部分工作是从事核武器的力学特性,包括结构强度、应力分配和振动特性等方面研究,他是核武器研究院最早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振动、离心力以及温度和噪声环境等方面试验的。郭永怀教授既是专家又是管理者,在核武器研制的整个过程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还向参加此项任务的新手们热情地传授了有关爆炸力学、核航弹设计、核弹头设计、气动力学、弹道计算等许多基本理论。

1960年下半年核武器研究工作全面铺开,在郭永怀副院长的指导下,第一颗核航弹的研究工作也开始启动,航弹的气动外形设计、弹道分析计算、气压引信设计和核爆炸后对运载飞机的安全论证等。各课题研究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例如气压引信要求航弹外形在飞行过程中,其特定部位感受到的压力接近于当时当地的大气压,能正确反映航弹当时所处的真实高度;为了保证无线电引信的天线发送接收装置正常工作,要求弹轴与地面尽可能接近垂直,摆动角度越小越好,则需要增大航弹的阻力系数和阻尼力矩;为了保证核航弹正确命中目标,又要求尽可能减小核航弹的阻力系数和升力,同时还要提高运动的稳定性,使摆动运动的振幅很小,衰减很快等。这就需要在复杂的因素而且是互相矛盾的要求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在郭永怀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计算分析、工程设计、风洞实验和模拟弹飞行试验,从而在三种核航弹方案中逐步确定最佳方案。1965年在第一个核航弹的环境试验中的振动试验由于当时受设备能力的限制,3吨重的核航弹已远远超出了我院当时振动台所能承受的载荷。在郭永怀副院长的指导下,采用弹性连接件支承航弹的重量,由振动台提供激振力的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核航弹的振动试验得以顺利进行,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考核试验的目的。1966年第一个导弹核武器东风2号的核弹头在研制过程中需进行线性加速度试验,当时我院还没有大型离心试验机,在郭永怀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了利用宽幅脉冲冲击试验来代替大型离心机试验,经过反复调试,达到了预期要求的脉冲波形,为东风 2号核弹研制解决了设备能力不足的难题。

在郭永怀副院长和设计部主任龙文光的指导下,工程设计人员配合爆轰试验进行了不同试验装置的结构设计,并根据理论设想和爆轰试验的特殊要求,结合以后武器化的需要,开展了原子弹装置结构设计。设计部门为了深入了解实验要求,曾参加了较长时间的爆轰试验活动,与试验人员共同学习,分析试验数据,了解爆轰对结构设计的要求。设计部门在试验部门配合下,先后完成了两种可供大型爆轰试验使用的设计方案,同时还开展了机载核航弹的总体方案研究,并进行了弹体弹道试验和总体布局设计,为我国核武器研制起到了卓有成效的重大推进作用。

1960年,从事导弹计划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推荐力学专家郭永怀教授到核武器研究所工作。这样,这位拒绝参加美国保密计划的人,便选择了报效祖国的道路,他一直在九院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在核武器研制生产试验中,很多人作出了重大牺牲,甚至自己的生命。著名的力学专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郭永怀教授,在第一次热核弹头试验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于1968年12月5日乘飞机返回北京时,因飞机着陆失事,不幸以身殉职。郭永怀教授为创建和发展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在力学、环境模拟试验以及核武器总体设计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将永远留下他的英名。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编:100190 电话: 86-10-62560914 京ICP备05002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