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所纪委
      • 党支部
      • 工会
      • 团委
      • 妇委会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中科力森
    • 关于力森
    • 主体业务
      • 国资监管
      • 成果转化
      • 知识产权运营
      • 投资
    • 产业布局
      • 持股企业
      • 事业部
      • 产品介绍
      • 科技成果
        • 航空航天
        • 生命健康
        • 交通能源
        • 先进制造
        • 专业软件
    • 新闻资讯
      • 力森要闻
      • 持股企业动态
    • 招聘信息
      • 岗位信息
      • 持股公司
    • 联系我们
  • 怀柔园区
    • 基地概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科研团队
    • 管理制度
    • 流程指南
    • 基础服务
    • 周边配套及景点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 科研进展
    • 全文检索
    • 大型装备
    • 园区简介
    • 配套设施
    • 联系我们
  • 基础科学中心
    • 中心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研进展
    • 会议通知
    • 人才队伍
      • 核心骨干
      • 青年人才
    • 快讯
  • 媒体扫描
  • 综合信息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招聘信息
  • 仪器设备
  • 专题报道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中级及以下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人才招聘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

    波动熵力及其作用研究取得进展

    作者:李龙发布时间:2020-01-15【字体: 大  中  小 】

      波动熵力源于热扰动,在纳米尺度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普适的长程力。特别是波动熵力在众多细胞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影响细胞粘附,波动熵力能够充分地调控癌细胞的转移过程。因此,对波动熵力性质及其作用的研究构成了微/纳米尺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波动熵力基本的作用规律及其性质尚未完全清楚,是当前微/纳米尺度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生物及仿生材料力学”课题组的李龙助理研究员和宋凡研究员,与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合作,以波动熵力为切入点,围绕细胞粘附的力学调控机制,逐层深入地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1)基于弹性力学、统计力学理论,获得了波动熵力(f)的基本力律,得到实验验证,并进一步给出了波动熵力的主要力程。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当膜间平均距离(c)足够小时,Helfrich提出的f ~ c-3力律关系与Freund提出的f ~ c-1力律关系分别为本研究结果的上限与下限,为结束当前关于波动熵力力律的国际争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Acta Mech. Sinica, 2016, 32: 970-975 (AMS 2018 Best Paper Award); Phys. Rev. E, 2017, 95: 012403; Adv. Mech., 2018, 48: 201801; Sci. China. Phys. Mech., 2018, 61: 128711)。

     

    图1 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以及膜间距c很小时,波动熵力f 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2)在研究了波动熵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探究了该熵力在细胞粘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首先研究了波动熵力对粘附蛋白键合作用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波动熵力影响的细胞粘附多尺度模型。研究表明细胞膜上引入脂筏前后,波动熵力对膜间受体-配体键合的影响由抑制作用变为了促进作用。其本质原因在于,在波动熵力的作用下,脂筏内的蛋白质聚集引起的细胞膜构象熵增加。从而揭示了波动熵力与脂筏在膜间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为现存的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提供了新的解释 (Soft Matter, 2017, 13, 4294-4304; Phys. Rev. E, 2018, 97: 012405; Soft Matter, 2019, 15, 3507-3514 (Cover article))。

      图2 对于均质膜系统(细胞膜上无脂筏,仅含有粘附蛋白),波动熵力抑制了受体-配体键合(子图),而在含有脂筏的多组分膜系统中,波动熵力促进了受体-配体键合 

      其次,研究了波动熵力对细胞粘附过程中粘附蛋白分布的影响,构建了多尺度计算模型及平均场理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由于粘附蛋白在脂筏区内键合前后的平动熵损失量小于在非脂筏聚集区内键合前后平动熵的损失量,使得受体-配体的键合作用促进了脂筏聚集相变,进而引起粘附蛋白的聚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波动熵力会使得受体-配体结合体间产生吸引作用。借助粘附蛋白与脂筏间的亲和性,波动熵力可以进一步促进脂筏聚集相变与粘附蛋白聚集(Nano Lett., 2020, 20, 1: 722-728)。文章一经发表,“纳米人”即对该项结果进行了专栏报道,指出“即使在非吸附膜中大尺度的团簇是热力学不稳定的,细胞间受体-配体结合和膜的形状波动也会导致受体在粘附膜内聚集。”

     

    图3 波动熵力促进了蛋白质聚集与脂筏相变:对于平板膜系统,此时膜间无波动熵力,脂筏发生相变时所需的脂筏间吸引力为0.88U0*。引入波动熵力后,即对于波动膜系统而言,该值降为0.81U0*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472285, 11902327, 1197204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20401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501601)等项目资助。 

     

     

    附件下载:

    上一篇:PNAS报道力学所等突破材料强-韧对立的纳米析出相设计
    下一篇:交联对碳管网络材料大变形力学行为的调控机理研究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8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9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