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
康 琦
康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微重力重点实验室支部书记、室副主任。
他带领实验室党支部多次获力学所“优秀党支部”称号。 连续多次获得力学所党支部优秀特色活动项目:微重力党支部打造的“科学大众行”已成为支部品牌活动!
2019 年主要工作:
● 成功组织实验室支部连云港特色活动,完成“微重力科学东南行”及企业交流。
● TG-2 空间液桥实验历时 3 年圆满收官,被国家五部委授予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 。
● “太极一号”射频微推力器圆满完成在轨测试实验,实现国际首次微牛射频技术验证。
● “太极一号”科学应用系统圆满完成在轨实验任务,取得无故障运行 & 预期科学实验成果。
● 微重力流体空间实验 (SJ-10 & TG-2) 取得丰硕成果。
杨惠铃
杨惠铃,女,1985 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09 年 7 月至今,力学所人力资源处;2018 年 11 月聘为六级职
员;2019 年 6 月任副处长。
在人力资源处工作 10 年期间,先后负责人员招聘及调配、岗位
晋级、涉密人员管理、薪酬与激励等工作。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有大局观。在工作中乐于学习、 业务能力较强, 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 顺利平稳完成重点工作。团结同事、有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
获奖情况:
● 2019 年,机关一党支部优秀党员
● 2017 年、2018 年,年度考核优秀个人
● 2017 年,保密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 2017 年,中国科学院第五届妇女工作委员会优秀妇女干部
优秀党群工作者
陈淑霞
陈淑霞,女,75 岁,退休人员,高级实验师。现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力学所分会理事,管理离退休电脑班、英语班教务,她还是离退休群体志愿者、力学所离退休人员新媒体创作室成员。
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协助研究所参加郑哲敏先生上报国家最高科技奖数据采集工作。
积极参加老年电脑班和英语班学习,学习努力、认真,成绩优良。义务作电脑班和英语班授课老师的辅导员, 班长。工作耐心细致、认真负责。担任力学所分会理事以来,包括教学计划、宣传报道以及年终统计等等,做到尽心尽力。
她积极参加院离退局和所离退办组织的各类活动。2019年参加京区离退休人员微视频大赛,制作的《我们身边的榜样—— 韩林》获得二等奖。
她关心爱护身边的老同志,作为志愿者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志,经常看望慰问生病的老同志。多年来积极协助和支持离退办的工作,参加并协助组织离退 休人员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在老同志们中间展现阳光心态,积极传递和发挥正能量。是离退休群体 中乐观向上、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典型。
刘 飞
刘飞 科技支撑中心,1984 年 12 月出生,2010 年 3 月入党。机关一支部组织委员、共青团委副书记。
2019 年主要工作 :
协助党支部书记,坚持做到“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分管的党费收缴工作,做到收缴及时、账目清晰;发展一名管理骨干入党;组织开展“从革命老区到雄安新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参加支部 12 名青年同志讲党课特色系列活动;参加爱心传递探望房山福利院活动;参与承办 2019 年第 4 期《协力》; 保障“太极一号”卫星在空间实验期间数据传输速度与质量满足要求; 通过系统部署及数据准备推进新一代 ARP 全所上线。
王 晶
王晶,现任空天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及时传达落实所党委和支部部署的各项活动安排。是支部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普遍好评。她代表党支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取得了优秀成绩。作为所妇委会委员,出色地履行完成了妇委会的各项工作。作为中心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心行政工作以及先导项目管理,支撑了中心及项目的顺利运行和实施。作为骨干人员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及任务,业务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取得较好的成绩。
获得奖励:
● 2016 年,LHD 党支部 “优秀共产党员”;
● 2017 年,力学所“信念引领科研党建促进创新”演讲比赛一等奖;
● 2017 年,中科院 “两研会” 荣获演讲类一等奖;
● 2017 年,LHD 第三党小组被评为“优秀党小组”;
● 2017 年,力学所“优秀党群工作者”;
● 2019 年,中科院北京分院“决胜率先 行动在我”主题演讲比赛三等奖。

张淑利
张淑利,所医务室大夫,所工会副主席,机关一党支部宣传委员,所羽毛球协会副会长,所
乒乓球协副会会长。主要负责医务室日常工作,全所公费医疗,全体职工体检,计划生育,献血,院士保健,健康讲座等工作。
2019 年主要工作:
组织支部党员白洋淀红色之旅,参与组织 9 月 30 日力学所升旗仪式,机关一党支部赴房山儿童 福利院参观并捐赠生活用品活动,参加所党委组织的重走长征路、参观地化所等重要活动。
多次参加所内外组织的各种活动并获奖;组织力学所乒乓球团体赛,获团体一等奖。 组织 50 余名职工赴松花湖疗养。

青年人才
关东石
关东石,1987 年 5 月出生,博士,共产党员。2016 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2015-2017 年先后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的工作, 2017-2018 年间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2019 年至今任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研究员。曾获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青年学者”、中国科学院有关项目资助。
他主要从事微纳尺度流体力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在浸润和移动接触线动力学以及生物复杂流体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和物理机制上,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已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Applied, Cell 等国际重要科技期刊发表文章。他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发展了适用于研究流体界面以及复杂流体的微流变计,揭示了非理想表面接触角迟滞的动力学规律及 其微观力学机制;发展了流固耦合测量活细胞粘弹性及其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的新技术,被美国物 理学会网站焦点板块 (Physics Focus) 长文报道;在对神经突触内相分离蛋白质液滴的合作研究中,在 国际上率先系统地表征了相分离液滴的力学性质,该工作被 Cell 期刊评选为 2018 年度最佳工作之一 (Bestof2018)。
胡 远

胡远,博士,项目研究员。2018 年获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航天工程博士学位,并获得计算机科学(数据
科学)硕士学位。2019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有关项目,6 月回国进入力学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胡远主要从事高性能粒子模拟方法的发展与程序开发,并围绕先进空间推进技术、航天器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空间任务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 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有:发现了电推进器等离子体羽流中电子的各向异性热力学行为,借助一维模型解释了其产生的物理机制,阐明了该行为对等离子体加速的影响;获得了航天器等离子体尾流区的高分辨率电子微观速度分布函数,揭示了电子“反常”加热现象背后的微观机理,建立了电子流体模型失效的定量判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 Phys.Rev. E,Phys. Plasmas,Appl. Phys. Lett. 等重要国际期刊,得到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德国马普研究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瑞典 皇家理工学院,意大利国家科研中心等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学者的关注与引用。
连 欢
连欢, 副研究员, 2014 年 12 月获得英国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博士学位,2014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于美国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 年 7 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有关项目。
主要从事高性能发动机气动热力优化设计、先进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关的流动 - 燃烧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对全任务周期发动机不确定性模型架构方法有原创贡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2 项,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 1 项,航天院所横向课题 2 项。围绕动力系统流动 - 燃烧机理及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研究工作发表在 Physicsof Fluids, Experiments in Fluids, ASME 及 IEEE 等 核 心 期 刊 及 行 业 顶 级 国际会议, 已授权美国 / 欧洲发明专利 1 项, 国家发明专利 4 项。担任 Physics of Flu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Journal of Aircraft,《 实 验 流 体 力 学 》 等 期 刊 审 稿 人, 任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Laser and Imaging Techniques to Fluid Mechanics 学术委员会委员, 英国皇家物理学会 IOP 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 会员,美国宇航学会 AIAA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