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金灿灿的阳 光倾泻而下,照耀着白茫茫的戈壁滩。我们 的试飞器耸立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像一个整 装待发的士兵,仰望着天空。每一个人都在 严肃而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今天是正式试验的日子,时间一分一秒的前进着,广播中传来铿锵有力的口令声: “-5 分钟准备……”。我紧张到无法呼吸, 周围寂静无声,手表滴滴答答的声音清晰可 辨。“10, 9, 8……1, 点火”,随着一声巨 响,大屏幕上出现了试飞器的身影,只见小 小的圆点沿着曲线一点点的爬升,只要再过60s,我们就可以成功了。每个人都死死地盯着屏幕,看着计时器的数据一个一个的增 加…… 60s 后,所有人深呼一口气,轻松的 氛围弥漫着整个大厅。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砰的一声试飞器在坐标旗的边上着地。在广 阔的天空中一条完美的曲线就被画出了,大 厅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们成功了,每 个人都激动不已……
之前项目组也参加过几次试验,但是这 次确实有些不同,因为这次是我们第一次以 力学所的名义组建队伍,同样也是飞行试验 成败的第一责任人。除了负责相关技术类工 作之外,还需要负责与服务方对接和整个队 伍的指挥调度、衣食住行等。另外这次试验 是验证新的理论,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首次 试验,责任之重,压力之大,仅靠课题组肯 定是非常困难的。所领导及相关部门了解情 况后,也积极参与进来,从各级领导到项目 管理人员再到司机,积极调配,为科研人员 提供了高效有力的保障,免除了很多后顾之 忧,也为科研人员专心工作奠定基础。
项目组以“工程科学”思想为指导,在院、 所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从 2010 年樊菁研究员在科学通报上提出新的理论开 始,围绕这一新的理论,历经十余年终于策 划了可行性工程方案,验证了实现这一理论 的最优途径,最终取得成功。这正所谓十年 磨一剑,出鞘必锋芒。就像钱学森先生曾经 说过的一样: “工程科学家对工程发展的贡 献简单地说,就在于努力做到人力和财力的 节省,要做到两者的节省,就要对面临的问 题做一个充分的、全面的分析, 从而指出:
1)所建议的工程方案的可行性究竟怎么样;
2)如果可行,实现这个建议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以及最后
3)如果某一个项目失败了,那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采取什么样的补救 办法。”今天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 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科研人员十年如一日的 奋斗。
奋斗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项目 组十余年的奋斗经历,就是不忘初心,砥砺 前行的过程。无奋斗,不青春,只要国家有 需要,我们将永远保持奋斗精神,以永不懈 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 国和人民贡献力量。

马月芬,LHD 副研究员 工作 时 间:2011 年 - 至今
目前主要参与飞行试验综合 电测等工作。